本科求学期间,王姝成一头扎进机械设计制造的知识海洋,从晦涩的专业术语到复杂的设计原理,他反复钻研,直至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。在课堂之外,他积极投身于学校组织的机械创新竞赛,与队友从创意构思开始,历经无数次草图绘制、方案修改,熬过无数个日夜,最终看着作品成型,收获的成就感无与伦比。
王姝成担任2017级机械本3团支书一职,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,引领班级同学积极向上。他凭借优异表现,获得校奖学金四次,校优秀团员,国家励志奖学金,以及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。
硕士阶段,王姝成选择继续深耕机械领域,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机械专业开启新征程。导师严谨治学态度和创新思维如明灯照亮他的学术之路。他参与多个科研项目,从项目初期文献调研,了解前沿动态;到方案设计时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,确保可行性;再到实验阶段,与设备为伴,收集、分析海量数据,不断优化方案。在项目攻坚时期,面对技术难题,他和团队成员反复讨论、试验,最终解决问题,看到研究成果有实际应用价值,他内心满是欣慰与自豪。
在科研成果方面,他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四篇,其他作者发表sci六篇,获得两次一等奖学金,一次二等奖学金,还再次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创新设计大赛省级一等奖。参加过陕西省含Bi易切削钢项目,基于遥操作的仿生机械手人机交互技术的实现项目。在含Bi易切削钢项目中,他深入研究合金元素对易切削钢切削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,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,为优化易切削钢的成分设计和加工工艺提供了数据支持。在基于遥操作的仿生机械手人机交互技术的实现项目里,他负责机械手的运动控制算法开发和人机交互界面的设计优化,通过引入先进的传感器技术和智能控制算法,提高了仿生机械手在复杂环境下的操作精度和响应速度。
如今,王姝成来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博士,跨学科的挑战让他既兴奋又倍感压力。材料科学与机械的交叉融合,为他打开全新视野。在研究材料性能时,他从机械加工角度思考如何依据性能优化工艺,这种跨学科思维带来新启发。他参与前沿课题,面对新型材料的未知特性,运用在山航打下的坚实机械基础,结合新材料特性探索加工新方法,感受学科交叉魅力与潜力。
博士期间,王姝成获得新生一等奖学金。他主力参与电子随机散射软件的开发,成功开发出一款具有高精度和高效计算能力的软件工具,该软件能够准确模拟电子在不同材料中的散射过程,为材料的电子结构分析和器件设计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。在防冻液的lammps分子动力学研究项目里,他利用lammps模拟软件,对防冻液中的分子相互作用和运动行为进行深入研究,通过调整分子模型和模拟参数,精确计算了防冻液的热力学和流变学性质,为新型防冻液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。同时,他还参与了人工智能与三元锂电池的稳定性预测研究,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三元锂电池的性能数据处理和分析,建立了基于大数据驱动的电池稳定性预测模型,通过不断的模型优化和验证,提高了对电池稳定性的预测精度,为三元锂电池的安全稳定性提供了依据,这也是他博士课题的主要研究方向。
回顾来路,山东航空学院是王姝成梦想起航的地方,给予他专业知识、实践能力与拼搏精神。展望未来,他愿以所学为笔,以所行作墨,在机械与材料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,为行业进步贡献力量,不负母校期待,向着更高山峰攀登。